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大家关注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台湾文化界人士刘公岛探寻两岸共同记忆

    信息发布者:李泽昌
    2019-05-25 19:51:43   转载


    图为位于山东威海刘公岛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。(新华社记者冯杰摄)

    新华社济南5月25日电(记者褚萌萌)山东威海湾的刘公岛上,甲午战争博物馆形似一艘巨大的军舰。馆内辟有专区,展示了多幅甲午战争后反割台斗争的照片:“愿人人战死而失台,决不拱手而让台”。

    这令68岁的台湾作家邓相扬感慨良多:“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,特别是改变了台湾的命运。”

    他在20多年前创作纪实文学“雾社事件三部曲”,讲述日据时期台湾少数民族的抗日故事。围绕该事件拍摄的电影《赛德克·巴莱》几年前上映后,让许多大陆观众了解了这段曾经蒙尘的历史。

    邓相扬正在山东参加“情系齐鲁——两岸文化和旅游联谊行”活动。24日,百余位台湾文化界人士参观了甲午战争博物馆,追忆这段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。

    历史记载,清朝政府在抵抗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中失败,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。

    邓相扬介绍,日本军队对包括台湾少数民族在内的台湾人民反抗进行了残酷镇压,掠夺了台湾少数民族的土地和资源,强行改变了他们固有的文化和信仰,还在其聚落处派驻了军警。他说,这是两岸年轻人都应该了解的一段历史。



    图为程建人在参观甲午战争博物馆的北洋水师提督署原址。(新华社记者褚萌萌摄)

    同团的台湾嘉宾程建人在参观后说,“这是国耻”,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和封闭,才导致了这一场失败。

  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9年,程建人在重庆出生,8岁时随父母去台。他至今仍记得小时候日军飞机对重庆大轰炸后的冲天硝烟。

    程建人说,在两岸交流融合中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,但以中国人的智慧,大家一起努力,问题都能解决。

    博物馆门口,一名北洋水师后人正在向游客介绍自己写的一本关于甲午战争的书。台湾嘉宾王寿来买了一本,想“更详细地了解一下整个事件”。

    “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了我们很多教训和启发,值得全体中国人警醒。”72岁的王寿来说。作为台湾地区文化资产部门的原负责人,他觉得甲午战争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历史讲解方面做的工作“值得肯定”。



    图为台湾赠与大陆的梅花鹿“繁星”和“点点”现生活在刘公岛。(中国台湾网记者贾若澜摄)

    博物馆不远处的公园中,生活着台湾2011年赠送给大陆的梅花鹿“繁星”和“点点”。博物馆后矗立着的和平碑上,枪炮已被锁起,和平鸽自由翱翔。

    “梅花鹿是台湾的象征,看到梅花鹿就像看到了台湾。”参访团成员简金钰自豪地向同行的大陆友人介绍。如今,“繁星”和“点点”已经在这个黄海小岛上生了八只后代。

    “对于甲午战争的历史、日据台湾的历史,两岸都应该共同正视。”邓相扬说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